行业新闻
企业新闻
 
详细介绍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新闻 >> 详细介绍
首届大学生专利成果博览会 两项学生专利现场签约
 

  上周末的北工大体育馆充满科技味儿。地震搜救机械蛇、梅花桩平衡锻炼器、高楼逃生器……博览会期间,首都35所高校大学生拿出的300余项作品令人眼花缭乱。

  北工大学生研制的智能购物车能“随身走”,通过在普通超市购物车上安装红外跟踪、视频跟踪系统,购物车不用推,就能跟着顾客走。

  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则设计出一种可升降的梅花桩,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正切磋“站功”,女孩脚下稍一用力,男孩脚下的梅花桩立刻向上弹起,男孩身子一晃,险些败下阵来。原来,这叫“梅花桩平衡锻炼器”,梅花桩通过曲柄滑块对称固定连接,可以为健身锻炼增加对抗元素和趣味性。“我希望我们这种梅花桩能走进社区,成为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械。”北理工的学生说。

  本次博览会吸引了不少企业和风投机构参加,北京科技大学研二学生刘敏的作品成功与企业签署合作意向。

  刘敏的发明专利其实是一种数学算法的模型,依据这一模型,可以预测出北京环路交通流量的变化。据刘敏介绍,他结合北京环形道路的封闭、红绿灯等运行特点,通过采集此刻的交通流运行状态等信息,对下一时刻路网交通流的状态进行预测,这将有助于交管部门控制交通流,引导驾驶员选择行驶方案。

  本市一家数字科技公司一眼相中了刘敏的专利,当场与他签订了专利成果转让协议书。刘敏喜出望外:“平时申请一个专利,别人只能通过网上查询,一般都石沉大海。这次博览会提供的展示平台帮了我们大忙。”

  此外,一项名为“瓦楞纸箱的钉箱机”的项目也找到合作企业。

  “这次博览会并非简单的创新作品展示,而是要解决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‘最后一公里’的问题。”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透露,博览会上还专门推出了创新作品推介会,在这里,大学生是主讲人,场下的观众则由知名投资机构和企业代表组成。企业代表不仅可以现场了解感兴趣的创新作品,还可以在“洽谈区”与大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。

  博览会现场还设立了“专利申报处”,本市知识产权部门的专业人员现场为上百位学生提供咨询服务,凡是有意愿申请发明专利的大学生,都可通过这条绿色通道提交申请资料。

  新闻延伸

  大学生专利   用起来有点难


  高校虽然是专利产出大户,但大学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却有点难。

  据统计,2006年至2010年,在京高校共获得授权专利1。3万件,其中实现转让成交的仅为240项,约占授权量的1。8%。

  北京工业大学研一学生魏玉飞告诉记者,大学生学业之余的时间、精力和资金有限,有些发明要想真正实现专利化、产业化,还要经历很多繁琐的流程,以及长期维护和跟踪。“事实上,大学生参与的不少发明成果,在学生毕业后,往往都荒废在实验室里了。”

  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透露,近年来,高校专利申请的数量整体增长很快,但是转化率却比企业要低得多,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高校专利与市场需求嫁接得不好。大学生往往更偏重于对科技成果新颖性和原创性的追求,而忽略了真正的市场需求。

  此外,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也有一些大学生发明专利,由于理论性过强,实际操作中甚至需要对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,成本过高,可行性较差。

 

重庆靠利特仪表研究所 @ 版权所有 2011-2012 地址: 重庆市北碚蔡家工业园凤栖路六号
电话:023-68219117 023-68299985  传真:023-68214507  E-mail:ccqklt@163.com
邮编:400700 渝ICP备2022010495号-1 技术支持: 光荣网络